网站首页
医院介绍
科室介绍
专家介绍
新闻中心
明基APP
就诊指南
保险信息
健康园地
活动公告
教学科研
护理风采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2016-09-23

患者在我心上

在6A护理站,有一位美丽、大方、勤奋的护士。只要有她在,病房里就充满笑声,患者和家属总是喜欢找她谈病情、拉家常。不论患者性格有多个性,她都有办法和他们融洽相处。 曾有一位患者薛先生,因前列腺增生需进行前列腺摘除手术。入住6A后,被史家丽护士待人亲切、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所感动,指名希望能由她在术后进行护理。虽然这与自己的休息时间有冲突,但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手术当天,史家丽特意没有下班回家,利用私人时间照护这位病患。直至入夜时分患者安静睡着后,她才放心离开。患者对此十分感动,临出院前特别表示:“我是纪检书记退休的,我女儿也是护士,来明基医院前对民营医院有些偏见,但6A病区的护士们让我彻底改变了原先的看法。很感谢你们的照顾,明基医院,好样的!” 如果说史家丽无偿护理的举动令人称赞,那么她联合家人一起不求回报地为患者提供帮助,则更加令人钦佩。患者张先生,因患直肠癌导致肾功能衰竭入住6A,因病情危重,已处于弥留之际。患者决定放弃治疗,希望能回到家里,“走”在自己的床上。但由于患者此时已无法自主呼吸,回家途中需要氧气袋来维持生命。然而医院是没有氧气袋供应的,那就必须是去药房购买。可时间已过晚上11点,很多药房都关门了,患者家属忙着陪伴老人,也没有多余的人手一家家寻找,很是着急。 史家丽知道此事后,立马联系自己的父亲,让父亲帮忙去自家附近的药店看看有没有氧气袋卖。于是,史家丽父亲顶着寒夜跑遍了南湖附近的大小药房,最后终于买到了氧气袋。之后,患者吸着氧气回到了家,没有留下一辈子的遗憾。家属感激不尽,事后曾多次提出请史家丽吃饭以示感谢,都被她婉言谢绝。因为在史家丽看来,只要是为患者做的事情,就是她应尽的责任。 其实,类似的例子在史家丽身上不胜枚举,每当患者有需要时,她都会尽全力帮助。她觉得患者已深陷疾病笼罩的阴霾中,作为医护人员,理应帮助他们走出痛苦,重获阳光。所以平时在给患者进行护理时,史家丽都会细心操作,鼓励安慰他们,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。她说,每天上班前自己都会梳理好心情,用最真的笑容的状态去面对大家,带给患者一份好心情。 的确,史家丽就是这么一个把患者放在心上的护士。正如一封写给她的表扬信中说的那样:“非常感谢你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,无论我再怎么为难,你都和颜悦色的悉心照顾,毫无怨言。正因为你专注认真的眼神,天使般的笑容,为我注入一股力量,使我得以尽快恢复。你是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,请允许我再一次对你表示感谢!”

详情
2016-09-23

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

和很多医师一样,因为儿时家中有人生病,侯广会选择了学医。后来因为医院的安排,成为一名麻醉科医师,这一干就是15年。穿上制服忘记劳累侯广会的工作时间大部分都是在手术室里度过,只有中午才有点功夫闲下来。最忙时遇上连台手术,甚至能从早上8点工作到翌日8点,连续24小时不停歇。即便是如此劳累,他也一样打起12分精神。他说,因为面对的是生命,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,否则稍有差池就会酿成悲剧。所以只要穿上这身制服,他的精神就来了。就像前线的战士一样,精神抖擞上战场。而每当手术结束后,才会突然意识到疲惫,有时甚至在手术室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就睡着了。记得曾经有个病人,因为太胖导致气管插管困难,大家就相互合作,用自己的双手紧紧托起患者下颌行面罩通气。为防面罩偏位漏气,全程中根本就不敢有丝毫移动。当时只觉得手臂发酸,可事后吃饭竟然连筷子都拿不起来,整个手不由自主地乱抖。病患健康最重要工作虽然辛苦,侯广会并不介意。有点遗憾的是,外界很多人都不了解麻醉医师的工作,以为只是打个麻醉针那么简单。其实,麻醉医师在手术过程中不仅要止痛,还要保证病人的健康。包括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,判断何时需要暂停手术刺激,何时需要加药,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。可以通俗地说:“手术医师治的是病,麻醉医师管的是命”。而每当抢救好一个病人,尤其是重伤病人后,那份喜悦与满足是非常令人眷念与自豪的。值得欣慰的是,工作这么多年来,侯广会尽力做到对每一次手术麻醉认真负责、谨慎仔细的工作态度。对此,他归功于自己所在的团队,并一再强调“合作”精神。每一台手术,都是大家合力的结果,少了任何一个人都不行。他说,自09年来明基医院工作后,学到了很多来自台湾的先进知识和经验,无论是主管还是同仁,相互之间都很友好。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,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,“我只把患者的健康当成自己的重要目标”。虽然不为人知,虽然默默无闻,但只要能让患者的身体恢复健康,就是侯广会最大的快乐。 

详情
2016-09-23

巧手解顽疾 介入有能医

介入医学是近些年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,八十年代末在国内起步,2000年起,多数三级医院已作为单独的科室存在。吕献军主任作为国内较早从事介入医学工作的医师之一,已在这个专业干了近20个春秋。对介入的认识回忆起当年第一次接触“介入”,吕主任坦言:开始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1993年毕业报到的第二天就跟着前辈参加介入手术,一下就被介入能带给患者的益处所吸引。很多在传统内外科看来不能治、不好治,或是治疗改善不佳的病例,往往能在介入技术的帮助下,患者生命得以延长或则保住性命。正因为此,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将“介入”作为自己今后主修的专业。据吕主任介绍,“介入”的全称是介入放射学,是在影像学设备(如X线、CT、超声等)的引导下,利用特殊的器械和设备对人体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。它的优势在于创伤小、较手术风险小、因此适应证范围也大。有些外科手术不敢动的80岁以上高龄患者,却能接受介入手术。不仅如此,介入术后患者往往3~4天就能出院,更有甚者可以“一日手术”。“大”手术只需局麻 介入管最粗不及笔芯经吕主任之手进行介入手术的肝癌患者有很多,他们多是被外科认定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。以前,这部分人只有等死的份,查出来后往往2-3个月就被肿瘤吞噬了生命,而事实上,肝癌的外科手术切除率仅仅只有20%左右。如今,吕主任为他们进行介入栓塞治疗,让肿瘤失去大血管的血液供给,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提高至20-30%,3年生存率则可达50%以上。前不久吕主任曾遇到一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,这是一种极凶险的疾病,死亡率超过80%。后用介入方法为其放入支架,患者不仅恢复正常,创伤也比较小。吕主任说,介入由于具备直达病灶的特点而达到对症处理的目的。而且术中使用的导管最粗甚至不及签字笔笔芯,使原来必须行外科大手术变为微创治疗,多数患者只需局麻即可。还有一位剖宫产后大出血患者,输血达1600毫升,人已接近休克状态。在过去不得不切除子宫,从此丧失生育能力,留下终生遗憾。现应用介入方法,行子宫动脉栓塞术,成功止血,再无切除子宫的遗憾。据吕主任回忆,自04年至今,由他已经经历多例的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病例,成功保住性命同时保住子宫。他还推荐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可以选择介入方法,这在美国已被视为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。治疗化繁为简 应用范围广尽管介入的优势显著,但由于起步晚、专业新,还不被众人皆知。其实它所涉及的病种范围很广,尤以原属外科治疗病种最为常见。包括多种肿瘤疾病如肺癌、胰腺癌等;动脉疾病如各类动脉狭窄、梗塞,各种动脉瘤、血管瘤等,都能在“介入”的介入下,化难为易、化繁为简。吕主任表示,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“介入”,更多的患者可以通过介入技术重获新生。

详情
2016-09-23

留住生命

2007年因班主任推荐,孟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南京卫生学校第一届明基奖学金,并获得选择明基就业的机会。就这样,带着一份感恩的心,她来到明基医院,开始在护理的岗位上发光发热。刚入职时,孟丽被安排在骨科病房工作。工作中,她始终兢兢业业,从不计个人得失。一年后,8A开科需要有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加入,很多人因为知道开科筹备需要做大量琐碎细致的工作而有所犹豫。孟丽却以大局为重,服从领导安排,协助开科。之后,由于工作细心认真,她不仅被安排担任主班工作,在处理医嘱的同时还协助护理长管理科室。孟丽的细心认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,每当遇到有疑问的医嘱,她从不敷衍了事,一定会与医师沟通确认清楚后再做处理。而如果遇上病人病情紧急、医师开立临时输液医嘱,为使病患能尽快用上药,她总是将所需液体和药物直接送到主护工作车上。2011年9月到11月,护理长到军总进修,孟丽由于专业技术硬、工作认真负责,暂代护理长职务,日常事务工作更加繁重,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,但她从没有怨言。为了能带动年轻的团队把护理工作做好,孟丽总是以身作则,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。在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做到的,自己首先做到,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病房及时查看前天的危重患者、手术患者和急诊入院的患者,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情况,以便在早晨交班中进行指导。她每天巡视病房每位患者两次,面对病患提出的疑问和需求,她都给予仔细的解答和处理,使病患得到好的照护。记得有一次,病房中收治了一个在2名警察监管中送来的重犯病人,现场气氛非常紧张。由于病人气管被切开,痰比较多,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,情况紧急需要抢救,此时,孟丽刚下白班,工作已经交接,但是由于小夜班事务繁忙、人手不够,她没有任何犹豫,立即加入到了抢救的行列中,经过及时抢救,这名犯人终于转危为安。由于放心不下病人,孟丽仍未离开,直到病人病情平稳后才悄然离去。孟丽说,病患没有贵贱,生命却有长短,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,留住任何病患的生命!

详情
2016-09-23

披荆斩棘的感控卫士

岁月荏苒,光阴如梭,虽然06年就已成为明基医院ICU的一名护士,但接触感控工作,还是2011年年初的事情。一年的时间眨眼间已经过去,熊兴林已经从初学感染控制的护理人员,变成今天能独立承担任务的感控主力,她的成长可以说让同仁们刮目相看。医院的感染控制一向是医院卫生防控的重点部分。熊兴林自开始负责全院感控以来,就积极参与ICU目标性监测,完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、导管相关尿路感染、耐药菌及其药敏等重要监测工作,并主动运用流行病学的知识,定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并主动画出感染流行趋势图向科室领导反馈。这一积极举措大大提升了院内控制感染效率,更直观地让医护人员了解防控重点,有的放矢,将交叉感染的危害大大降低。日常工作认真负责的熊兴林,也相当善于在问题发生前,展现敏锐的感觉和强大的行动力,与其他科室协同作战,防患于未然。在进行ICU目标性监测中,她发现医院VAP感染率高于同地区水平,于是主动倡议并协助护理部督导推行VAPBundleCare(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合式照护),同时制定相关流程及标准。经过大家的努力,VAP的感染率最终由7月份32.3‰降至10月份14.9‰而针对日益严峻的多重耐药菌问题,她则提议制定《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规范》,严格规范管理流程,并主动与检验科合作建立了“多重耐药菌短信平台”,一旦检出多重耐药菌后,就通过短信平台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相关人员,受到临床人员的一致好评。 不仅如此,认真的熊兴林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,也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导致感染的问题。从细小的洗手开始,她发起了全院性的手卫生运动,带领大家制作正确洗手的宣传海报,并亲自在全院张贴。大到门诊大厅、院内各主要通道,小到每个电梯、每个病房的卫生间,任何角落她都没有放过。同时,她还和院感同仁们一起开展洗手培训,加强稽核力度,提议并规划在全院走廊安置墙式干洗手液202处……她动用最大的所能所想,和团队同仁一起,将感染风险控制在发生源头。是的,感染控制要求医护人员不能忽视任何细节。只有熊兴林这样执拗地“顶真”,近乎苛求地监控者全院卫生状况的人,才能真正让感染的风险降为最低,保障患者健康。事实上,感控这条路曲折而漫长,而我们也相信,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、不断前行的一定还有熊兴林继续奋斗的身影! 

详情
2016-09-23

小小的贿赂,大大的甜蜜

明基医院血透中心有一个很特别的人,与其说她是医生,倒不如说她更像一位老师。她会严格要求她的“病人学生”注意饮食起居,注意各种禁忌,好好保重身体。遇到不听话的,她会板起面孔狠狠教育;看见表现优秀的,她又会拿出一些小礼物奖赏一下,希望他们能继续保持。这个深受病人爱戴的医生老师,就是肾内科的主治医师李汶汶。每逢李汶汶上班这天,她总能收到点病人送来的小小“贿赂”。有的是在跟病人健康宣教正口干舌燥时,递上来的一杯温开水;有的是在解决了一堆化验检查问题、正饥肠辘辘时,送到嘴边的半块甜甜烙饼。而每到这时,汶汶都会甜在心里,然后调皮的对他们说:“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吃药,还是得听话哦!”旁观者也许会奇怪,可透析中心所有的人都习以为常。临窗一位大爷说,本来按自己的身体情况,去年就该找马克思报到了。那会儿有很多疾病缠身: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、心梗脑梗、高血压、糖尿病……后来还患上尿毒症,整个人痛苦不堪,刚入院时压根就不想活了。因为心情低落,所以脾气也很大,见谁都没有好脸色。可汶汶不怕,不但没对大爷敬而远之,反而有事没事找他聊天。每天都过去好几趟,又听心脏又听肺的,仔仔细细对症下药。愣是把大爷那颗冰冷的心,捂得热乎乎的。如今,大爷更是在李汶汶的治疗下平稳的度过了两个寒冬。不仅如此,老大爷每次过来透析,李汶汶都要特意叮嘱他:该怎么吃饭,该怎么吃药,什么时候吃更好。一遍又一遍,不厌其烦的“唠叨”。大爷说,不能让汶汶总管着自己,好歹自己也得管管汶汶。因为李汶汶就像亲孙女一样关心着自己,现在她正怀着身孕,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干活儿就不顾吃喝。他这个做爷爷的也得照顾下孙女,准备透析食物时多烙一个饼,给她垫垫肚子也好。的确,李汶汶就是有这样的本事让病人都很喜欢她,愿意听她的话。曾经有个病人在别家医院做透析时,体重都长很多,7、8公斤是常事。血压特别高、心脏也不好、还整天喘息,谁讲都不听,还闹脾气。遇上李汶汶医师后,总算被“制服”了。如今不仅控制住体重,血压平稳,呼吸顺畅,整个人也精神多了。对于李汶汶的秘诀,了解她的护士长说,汶汶从来不拿病人当外人,衣、食、住、行,什么都能为病人想到,制定医嘱也都是有板有眼、有根有据。她拿真心对病人,病人自然都会回赠给她一片真心。

详情
2016-09-23

平凡中的不平凡

他是个很平凡的人,做着平凡的工作。但他认为,将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,那就不平凡。他,就是普外科的主治医师王长林。也许是出于高度的责任心,王长林始终对患者放心不下。每一天,他总会提前一小时到病房,将所管病人都查看一遍,详细了解他们的病情变化。有段时间普外科病人很多,王长林白天要手术,晚上才有时间整理病历。虽然自己家就在南京,但为能及时跟进患者病情,他干脆住在医院,每周仅回家一次。曾经有位病人病情十分危重,王长林不放心,就住在病房里防止患者随时会有不测,一待就是二十多天。没带换洗衣服,他甚至舍不得花时间回家去拿,直接到附近超市临时去买。周末,主任多次催他回家休息,他也只是下午回去拿点日用品,晚上又回到病人身边。还有一次遇到一个乳腺肿块切除术后的患者,因伤口脂肪液化较重需要换药。虽然正值春节放假,王长林依然放弃休息,每天准时到医院为其换药。这份敬业,这份不求回报的爱心,深深感动着患者,也感动着每一个认识他的人。在王长林的心中,只要患者有需要,他都会尽全力满足。今年2月,有一位89岁高龄的直肠癌伴肠梗阻病人手术后,切口感染裂开,需每天换药两次。虽然结肠造口的术后换药需要清理造口处粪便,但王长林为让患者安心,坚持每天顶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臭气亲自换药,节假日也不例外。出院后,患者又因结肠造口狭窄需要治疗,考虑到高龄老人行动不变,王长林便多次上门用手指为其扩张狭窄口。患者家属十分感动,直到现在还经常特意打来电话表示问候。类似的小事其实还有很多,不仅仅是对病人,面对身边的同仁,王长林也同样热心相待。不管谁有困难需要协助,无论是调班或是手术,他都乐于帮忙,从不计回报。他说,不求轰轰烈烈,只希望自己能把这些看似很小的事认真做好,就已足够。

详情
1 2 3 4/8页 共86条 5 6 7
跳转到第     页  

本网站使用cookies,您继续访问本网站,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,详细请见我们的 隐私策略

确认